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通知公告
自治区市场监管厅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时间:2023-02-21 18:44:16     信息来源: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         字体大小:()

自治区市场监管厅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

年度报告


2022年,自治区市场监管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市场监管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执法监督效能不断强化,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法治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出台信用修复措施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入选全区“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市场监管厅被命名为“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

一、主要工作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落实政治责任上形成合力。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贯穿到市场监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市场监管法治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法治建设纳入厅党组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谋划、安排部署法治建设工作,全年研究法治建设工作4次。制定工作要点,把法治建设纳入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内容,与市场监管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促成自上而下重视法治建设的系统共识。将党员干部学法用法及依法履职情况作为干部任职、公务员职级晋升的重要条件,强化压力传导、凝聚推进合力。二是健全完善学法用法机制。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及新法新规列入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学习内容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巩固学法用法述法常态化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通过党支部“三会一课”、市场监管大讲堂等多种方式持续深入学习,开展法治专题讲座32次,不断提高干部队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水平。鼓励在职公职人员取得公职律师证书参与相关法律事务,有4名同志取得公职律师资格。三是丰富形式深入宣传。制定普法学法责任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原则,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食品安全宣传周”“质量月”“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以案释法”、发布执法警示、播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市场监管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二)坚持依法决策,在提升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上当好示范。认真落实行政决策制度规定,建立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行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一是强化立法支撑。组织制定五年立法规划,积极为地方性法规立法建言献策,协调将《宁夏回族自治区专利保护条例》纳入2022年立法调研论证项目。聘请法律顾问列席党组会议和厅务会议,对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合法性论证和法律风险评估,有效提升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二是严格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和有效期制度,修订《自治区市场监管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指导目录》《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及基准》,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2022年版)》,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执行水平持续提升。三是加强合法性审查。按照《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罚款事项的决定》《宁夏回族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要求,对主要由市场监管部门执行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进行全面梳理,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地理标志运营试点工作方案》等1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清理,为依法行政、依法监管提供有力保障。

(三)助力企业纾困,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精准发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制度红利持续释放,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提升。一是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审管联动”。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成效得到巩固,注销便利化入选全区“放管服”改革典型案例,全区营商环境考核位列区直部门组第二名。市场主体总数达75.8万户,同比增长6.33%。二是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出台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落实措施15条,开展“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深化涉企收费专项治理,督促清退不合理收费4402.14万元。三是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行清单管理,298个依申请事项按照标准化全部集中且实现“证照联办”,审批效能提速86%以上。四是强化信用监管。健全“信用监管+联合惩戒+信用修复”闭环机制,归集全区各级政府部门市场主体信息973.5万条,依规将1.17万户列入经营异常名录、205户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对5514条失信信用信息开展信用修复,不断强化信息归集共享与信用约束。

(四)严守安全底线,在全力保障安全发展上作好表率。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抓实“三品一特”安全监管工作,牢牢守住市场安全底线。一是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深化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完成食品抽检3.7万批次,合格率为98.5%;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9.52万户,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056件,罚没款1031.18万元。二是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3182家,排查设备17051台(套)、管道346千米,发现并消除一般安全隐患1485处。三是持续加强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围绕11类109种产品部署开展了15个专项监督抽查任务,累计抽检产品3044批次,不合格发现率7%;开展重点工业产品隐患排查、监管护农、塑料污染防治、儿童学生用品质量安全守护4个专项整治行动,发现并整改问题279个,坚决守住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底线。

(五)强化依法监管,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上用情用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持续净化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舒心、吃得安心。一是强化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查办行政垄断案件4起,查办虚假宣传、混淆、违规促销等不正当竞争案件43起,罚没款393.77万元。查处不明码标价、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128起,罚没款366.2万元,案件数同比增长15.8%。二是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立案查处行政案件2427件,罚没款4039.87万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20起,3起案例被市场监管总局列入全国典型案例。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我厅2021年度平安宁夏建设工作被评定为优秀等次。三是深入推进“放心消费在宁夏”创建。制定《全区消费投诉信息公示指南》,加强网络交易监测,检查网络交易市场主体7914户,核查处置线索323条,查处涉网络交易违法违规案件30件。全区12315平台共登记各类诉求2.48万件,办结率96.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53.4万元。四是认真做好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印发《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监管工作的通知》,联合自治区网络市场监管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开展2022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通过摸清底数、开展监测调查、加强规范监管等手段,立案查处4件,罚没款4.4万元,约谈10名违规主播,切实推动整改任务落实见效。

(六)加强执法监督,在促进依法行政上久久为功。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法治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相关规定,统一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强化信息化管理,及时在自治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和市场监管厅官网公示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和监管信息。二是扎实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对全区市场监管系统22个单位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对近三年办结的适用一般程序的4310件行政处罚案件进行了全面评查,指导和督促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提升行政执法办案质量,7件被自治区党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评选为优秀案卷。开展行政应诉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行政应诉工作,办理1起行政应诉案件,厅负责人主动出庭应诉2次。三是加强证件规范管理。市场监管厅系统196人取得行政执法证,持证率达98%。组织参加依法治区委员会执法协调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暨综合行政执法制式服装和标志换发仪式并作交流发言,全区市场监管系统第一批2245名执法人员通过资格审查,配发了统一的执法服装和标志。四是持续加强法制审核。会同法律顾问对124件政府采购合同提出合法性审查意见,对33件招投标文件提出合法性及公平竞争审查意见,对28件调查完毕的行政执法案件作出审核意见,执法监督效能明显提升。

一年来,法治市场监管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市场监管规则和制度体系还需要健全完善,立法工作质量和效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小作坊、小餐饮、小摊贩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压力较大,对新平台、新业态的监管措施有待加强;执法力量薄弱,特别是反垄断执法案件复杂、专业性较强,执法人员能力素养与执法办案要求还不相适应等。

二、2023年工作打算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市场监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聚焦法治宁夏、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重点任务,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统筹推进法治市场监管建设,高标准实施“八五”普法工作,对标对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夯实市场监管法治基础。

(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最大限度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打造营商成本的“洼地”和投资创业的“高地”。以落实“一业一证”“证照分离”、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三项改革任务为抓手,解决“准入不准营”难题。持续加大稳企帮扶力度,完善配套措施,持续推进各类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政策落地。持续开展涉企收费清理整治,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着力维护民生利益。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深化“放心消费在宁夏”创建,充分运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深入开展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严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健全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医药、建材、交通等重点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大对利用互联网从事电子商务、餐饮、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监管,规范平台经济有序健康发展。

(四)坚持守好安全底线。深入推进全域创建“食品药品安全区”,及时总结各地典型经验做法,力求形成食品安全治理“宁夏办法”。抓好农村食品、校园食品、保健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大力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的事故。强化工业产品质量监管,加强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抓好危险化学品、儿童用品等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五)切实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等规定,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坚决杜绝简单执法和粗暴执法等监管行为。创新执法方式,统筹运用严重违法惩罚性赔偿、轻微违法不予处罚、免责清单等制度,积极推行柔性执法,努力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容,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加强对执法行为的法制监督,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监察监督和社会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